高爾:再生能源刻不容緩,我以環境保護為終生使命

《不願面對的真相2》:我們難道沒聽到大自然的警告嗎?
高爾:再生能源刻不容緩,我以環境保護為終生使命
文 / 魯皓平      2017-08-16

2006年,《不願面對的真相》(An Inconvenient Truth)紀錄片在全球上映,這部揭發全球氣候變遷事實與暖化震撼的電影,激起當年民眾刻不容緩保護地球的決心,本片不僅獲得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獎,一直對環境保育運動不遺餘力的高爾(Al Gore),也獲得2007年之諾貝爾和平獎。

這部有別於商業電影的氣候保護紀錄片、呼籲暖化問題所產生之一連串效應,詳實的數據報告,還有那一幕幕不忍卒睹的大自然受傷畫面,著實令人感慨。

10年過去了,2017年,《不願面對的真相2》(An Inconvenient Sequel: Truth to Power)即將再次上映,這些年來,聯合國(UN)195個成員國共同簽署了《巴黎協議》(Paris Agreement),同意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以上低於2℃之內、並促進再生能源發展、降低溫室氣體排放。

《不願面對的真相2》揭露了高爾這些年來持續在全球奔波、演講、培訓環保講師的過程,以及更一步步促使《巴黎協議》通過的努力。

但這一切的付出,卻在美國(USA)總統川普(Donald Trump)片面宣告退出《巴黎協議》後,有可能面臨功虧一簣的命運。這不僅是對高爾最難以接受的荒謬,也是大環境再也無法承受的可怕現實。

高爾曾經在1993年至2001年間與柯林頓(Bill Clinton)搭擋成為2屆美國副總統,任內曾經積極推動柯林頓簽署《京都議定書》(Kyoto Protocol),也著述許多與環保相關的書籍。

事實上,從大學在就讀哈佛(Harvard University)期間,他就對環境保護產生了濃濃的興趣,進入美國國會後,他開始成為第一位關注全球暖化問題的議員──面對各種可能對GDP影響的批評、降低經濟發展的反對聲浪,他頗具風度的應對和擁有強大信服力的決策,讓他持續堅持在這段路上奮鬥不懈。

在《不願面對的真相2》當中,高爾老了、頭髮斑白了、臉上也多了些許歲月的痕跡,他甚至還在片頭中自嘲「民眾說我頭髮黑一點會很像高爾」來暖場,但他的所作所為,卻從未因為年齡增長而懈怠。

為了暖化問題,他積極在世界各地奔波──從不斷在融化的南極洲、被颶風侵襲的美國佛州、霧霾嚴重到令人難以想像的北京──「沒有人能逃避天氣的磨難,但真正在這地球上受環境反撲影響的,卻往往是最愛護環境的窮困百姓。」

在電影中,高爾一再強調再生能源的重要性,因為全球暖化最大的主因在於大量的農業活動與工業活動,砍伐森林、放牧、燃煤、石化、交通等因素,如果再不以太陽能、風力、水力等再生能源替代,後果不堪設想。

這部電影揭露了許多可怕的事實,在近百年有紀錄的15個最熱年份中,有其中14個發生在西元2001年以後──龍捲風、洪水、暴雨、因融化而爆裂崩塌中的冰川──高爾的團隊紀錄了水流流經馬路,甚至魚群在邁阿密接到游泳的畫面。

高爾也坦言,這段阻止全球暖化衝擊的過程是辛苦的,特別是對於財團利益的影響,川普甚至計畫發動「科學戰爭」,計畫以一些不同論點的研究數據強調暖化是虛偽的,甚至川普還在競選時曾說:「我們需要更多全球暖化。」

在10年前《不願面對的真相》片段中,最為人所詬病的,是高爾揭示了世貿雙塔遺址可能會被洪水淹沒的危機,這甚至被當成茶餘飯後的無稽之談。但隨後在《不願面對的真相2》中,高爾馬上播出血淋淋的新聞畫面證實,更加證明氣候變遷不容忽視的存在。

事實上,全球氣候暖化的影響跟所有天候的異相息息相關,高爾說,「我們每天把超過1.1噸的東西排放到空氣中,彷彿天空就是一個開放的下水道,這些懸浮微粒和氣體導致熱能無法散去,超過90%的額外熱能會進入海洋。」

一旦海洋溫度升高,在海中形成的颱風將會更猛烈,因為溫度和濕度是熱帶氣旋最喜愛的溫床,「這也就是為什麼每一年的超級颱風愈來愈多、海冰融化愈快、森林火災愈多、更多的水蒸氣蒸發引起的豪大雨更劇的主因。」

高爾也談到,當初一聽到川普要退出《巴黎協議》時,他除了十分氣憤外,也擔心其他國家跟著跟進,但事實上是聽到其他國家願意繼續解決地球暖化問題的決心,他也放下他心中的那塊大石,「政府不做的,我們人們會自發的行動。」

高爾表示,「為了解決氣候危機,我們首先需要解決政府危機,愈有錢的財團對環境有著愈大的影響力,我們難道沒有看到大自然的怒吼、科學家的警告、非但要遇到反撲的那天才懂得覺醒嗎?」

(圖片來源:theguardian、businessinsider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