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蓋低碳別墅 每月賣電給台電賺4千元

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╱即時報導


金門大學建築系教授劉華嶽,打造可發電的對流絕熱環保科技屋。記者馮靖惠/報導
這是一間會呼吸的房子!金門大學建築系教授劉華嶽斥資新台幣2000萬元,打造可發電的對流絕熱環保科技屋,外觀像極歐洲農村的精緻別墅,地板全是用廢棄建材打造,牆壁全為隔熱建材,今年1月正式發電,是金門第一棟低碳建築。


屋頂和屋側的太陽能板可以發電。記者嚴文廷/攝影

他也會帶學生到自己家裡動手做低碳建材,像是隔熱板、水回收設備等等,將低碳科技融入「縱貫式教育課程」教案內容,從高中職至國中無縫銜接,培養學生的綠能及綠建築專業素養,更讓家裡變身成「創客基地」。
劉華嶽曾在德國擔任11年建築師,返國後先擔任南亞技術學院建築系主任,現已至金門大學任教。

劉華嶽在300坪大的低碳建築庭園,種滿西瓜、絲瓜等低碳植物,地下更存有1萬公噸的回收水,其中有一個池子,養著牡蠣殼和高粱桿,過濾水中的氮跟氨,更用回收水打造一個生態池,透過直流電直接打氧氣給魚兒。屋頂上的太陽能板,發電又隔熱,「傍晚時沒有電進來,電表甚至會逆轉。」

走進低碳建築內,就算沒有開冷氣也超級涼爽。劉華嶽家裡煮飯完全使用電,沒有瓦斯,牆壁及地板下完全使用隔熱材。劉華嶽說,家中整天全部用電平均30度,一個月電費2000元,他1度電約7元賣給台電,等於1個月賺4000元,「鼓勵金門民眾跟進蓋低碳建築。」


圖為屋頂太陽能板。記者馮靖惠/報導

金門大學建築系教授劉華嶽斥資新台幣千萬元,打造可發電的對流絕熱環保科技屋。記者馮靖惠/報導

庭園中有一個池子,養著牡蠣殼和高粱桿,用來過濾水中的氮跟氨。記者馮靖惠/報導
行政院於2011年核定金門為低碳示範島,金門縣政府也委外執行低碳示範島規畫的上位計畫,為使金門成為節能減碳與永續經營的低碳示範島,劉華嶽配合在地特色及環境因子興建一棟低碳建築,並提出低碳建築生活零碳化可行性研究(2015年科技部專題計畫),構想希望透過金門低碳示範島上第一棟興建的低碳住宅,藉由整合基地之開挖到建築物興建後,在各個建造階段的建築碳紀錄,完成興建過程建築物整體碳盤查總量計算,以實際運作說明如何以低碳策略中碳補償措施,達成逐步減碳效益,而成為低碳建築。

科技部表示,劉華嶽從2013年至2016年帶領金門高中職及國中執行科技部高瞻計畫(高中職「低碳建築能源教育縱貫式課程」研發計畫),該棟建築作為參與老師及學生戶外教學推廣場所,透過建物實際了解操作的可行性。


劉華嶽蓋的環保屋,外觀像極歐洲農村的精緻別墅。記者馮靖惠/報導